记住乡愁 第2季 剧情

/Upload/tv/201601/03/20190512113920659.jpg

分集剧情

第1集剧情

郭亮村——自强不息“愚公移山”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是现在的南太行山区,是讲述一个关于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故事。在这里有一座古朴清秀的小山村,一群被称为“现代愚公”的人们生活在这里。据辉县县志

第2集剧情

廉村——清正廉洁廉村,原名石矶津,公园502年,为了躲避战乱,南朝光禄大夫薛贺带领族人迁居此地。廉村的“廉”,是唐肃宗感念薛令之的清白自洁而赐名得来。由此,廉村人以“廉”为荣,恪守“廉洁

第3集剧情

吞达村——常怀感恩之心“吞达”在藏语里指“吉祥之地”,吞达村一个静谧的小村庄,坐落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雅鲁藏布江北岸。1300年前,吞达村祖先游牧至此,见山朗水清便定居下来,如今村庄有20

第4集剧情

三门源村——睦乡邻浙江龙游“饭甑山”下,三门源村。山上清泉飞流而下,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滋养着两岸的人家。北宋时期,叶氏祖先为躲避战乱迁居此地,翁氏家族在南迁途中,见叶家待客谦和有礼,便

第5集剧情

勐景来村——温和处世每年的十二月中国大部地区已是寒冬,但此时云南省最南端的西双版纳才刚走过湿热的雨季。位于中缅边境线上的打洛江水量依旧没有减少,浩浩荡荡地流向下游的澜沧江。勐景来村就坐落

第6集剧情

南岩村——知难而进福建安溪的南岩村,被称为“铁观音之乡”,村民大都姓王。唐代末年,王姓先祖王审知带领族人自中原南迁到福建,五代十国时建立闽国,被称为“开闽圣王”。福建闽南地区山高林立,土

第7集剧情

罗凤村——以诚为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秀美村庄叫罗凤村,罗凤江历史悠久,古朴清幽,静谧安详,这个村还有一个引以为傲的名字叫“诚信村”。名字的由来源于这里一种独特的贸易习

第8集剧情

单家集——回汉兄弟亲如一家据《平凉府志》记载,单家集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单姓回族在明代迁居至此,得名“单家集”是因为古丝绸之路的一处驿站,清代初期形成商业集市,明国时期发展为静宁县第一

第9集剧情

大余湾村——节俭有余26岁的余轲在湖北武汉工作,他刚在城市里办完婚事,按照当地的风俗,他要带着媳妇回到大余湾村回一趟老家。大余湾村位于木兰山脚下,大余湾至今保留明清时代石砌宅子数十幢,村

第10集剧情

和顺——德智并育明朝洪武年间,四川、湖南、江苏、江西等地的将士来到和顺屯军戍边,安家落户的同时,也带来了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的中原文化。几百年来,逐渐在这个乡村孕育出超前的教育思想。寸树声

第11集剧情

东明村——一门尚义东明村坐落于浙江省金华市郑宅镇,水龙节是这里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个节日。水龙是该村旧时的灭火工具,为了检验设备是否正常,邻近村庄的五条水龙每年都会聚集在一处进行一场比赛。

第12集剧情

沙溪村——心慈向善沙溪村位于南海之滨,明代以前,这片水域曾因洪涝不断,贻害一方。明嘉靖七年,薛中离利用自身的威望,召集乡民疏通河道,将两河贯通。后人为纪念薛中离的善举,将这条溪命名为“中

第13集剧情

张店村——重教启智张良,因满腹韬略成为汉代开国功臣,誉满天下,也因超群智慧,果断功成身退,抛名弃利、辞官归去,而他的后人们则在依山傍水的河南省平顶山市张店村生息繁衍,同时也将他的传奇和智

第14集剧情

羊楼洞村——诚系百年位于赤壁市区西南26公里的羊楼洞,为湘鄂交界之要冲,明清之际系蒲圻6大古镇之一,为“松峰茶”原产地,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本节目从中国传习几千年的“诚信”文化入手,

第15集剧情

五家村——务勤俭禁奢华一提到五家村,让人脑子里不断地闪现“不洗盘子”四个大字以及五家村人是怎样靠着先祖的一句训诫打败众多竞争者走上“行业巅峰”的场景。韩德雅是五家村韩氏后人,他时刻谨记

第16集剧情

喜洲村——立学育人云南的大理白族在云贵高原上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可究其文脉却要从相距大理古城18公里的一个小村落喜洲村说起。“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千百年来,

第17集剧情

歇马村——古今励学一脉相承歇马村背山面水,风景优美,位于广东省恩平市圣堂镇,因整个村子外形似骏马而得名。梁抚民的孙子梁江便是歇马村梁氏的开村一世祖。歇马村先祖对于祖辈“励学”观念的沿袭

第18集剧情

上庄村——慎独修身始建于宋金时期的山西省阳城县上庄村,坐落在太行山脉可乐山下。在这个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小山村里,每到初冬时分,闲下来的乡亲们都会聚在一起,排练古装秧歌剧《天官回家》。

第19集剧情

草塘村——守护“祖宗海”从明朝开始,草塘村的先祖就开始了乘风破浪、远航捕捞的旅程,这片他们世代耕耘的南海,被称为“祖宗海”。世世代代守护“祖宗海”,不光是草塘村渔民坚守的祖训,也是600

第20集剧情

陆巷村——代代向学陆巷村村民现在的生活内容好像和南宋刚迁居到这里的先祖们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打渔晒网,生火做饭,安静而闲适。陆巷村背山面湖,东边是莫厘峰,南边是碧螺峰,西边是太湖,南宋时渐

第21集剧情

双凤村——心存自然提及大树,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郁郁葱葱或者枝繁叶茂?对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的双凤村民来说,提起大树首先想到的便是“树干爹”和“偷梁”!在双凤村,几乎每个村民都有

第22集剧情

南长滩村——规矩传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交接地带,是一片荒芜贫瘠的大山,但是在崇山峻岭间却藏着一个被黄河环绕的小山村-南长滩,按照当地的俗语,八月十五中秋节过后,就是南长滩一年中最

第23集剧情

仁里村——仁爱为本仁里村,坐落于安徽省绩溪县登源河畔,1400多年前,耿源进举家迁徙到此处,因仰慕孔子“仁”的学说,将此地命名为“仁里”。耿源进将“仁爱为本”作为村规祖训教导后人,而后来

第24集剧情

烟桥村——恪守本分行正道广东佛山烟桥村的祖祠里正在举行一场成人礼仪式,这些年轻人即将告别天真稚嫩的少年时代,步入成年人的行列。在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带领下,年轻人立下誓言,要把先贤的美德传

第25集剧情

三兰巴海村——敢闯天下三兰巴海村,青海祁连山东部的一个小村落。相传,元代后期,撒拉人的祖先尕勒莽、阿合莽兄弟二人率领着一支100多人的驼队跟随着一匹白骆驼,从中亚一路迁徙至此定居下来。遥

第26集剧情

金圭塘——崇文重教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广西博白县顿谷镇金圭塘王氏家族都要在祠堂里召集族人,祭祀先祖。2015年是金圭塘王氏家族始祖履坦公诞辰411周年,王氏祠堂落成358周年。按照传统今年

第27集剧情

塘东村——忠义传家塘东村隶属福建省泉州晋江市金井镇一个行政村,也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南宋理宗景定元年塘东村始祖,以“我居塘之东”而名“我东”即我东公,我东公初居伏狮,即东井后迁于前踞“伏狮

第28集剧情

慈母川村——仁义满相邻据清《光绪昌平州志》记载,这里原名“茨梅川”,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前望莲花山出家修道时,在此向母亲辞行,母亲虽不舍,又不想母子之情阻拦儿子,只得挥泪而别。而母子分别的地

第29集剧情

桃坪羌寨——守根固本位于四川省理县的桃坪羌寨早在明清时期便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而又神奇的建筑艺术广受游客喜爱。1999年,桃坪旅游刚起步,陈硕便在寨子旁建了一座新房用于

第30集剧情

肇兴侗寨——讲规则守规矩贵州省东南部的肇兴侗寨是中国最大的侗族自然村寨,有着“侗乡第一寨”的美誉,这座古老的侗寨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延续着“讲规则,守规矩”的传统。站在高处

第31集剧情

西古堡村——修心修事立村德提及西古堡村,就必定无法绕过其祖先——董汝翠。在清朝初年,董汝翠以乞丐之身起家,得其岳父母收留后,因诚信经商成为当地首富。董汝翠在成为巨贾后并未忘本,而是孝敬岳

第32集剧情

浦源村——和合共荣这是一场特殊的乡村葬礼,送葬队伍沿溪畔缓缓而行,肃穆庄严,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葬礼的主角竟然是一条自然死去的鲤鱼,这个自古以来让鲤鱼即使在死后也能享有人类般尊严的村庄,就

第33集剧情

许村——义行传家在安徽省歙县北部黄山箬岭关南麓,坐落着一个规模庞大的古村落,许村由六个自然村组成,有着“十里许”的美名,许氏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如今人口接近4000人。“大邦伯”祠堂是许

第34集剧情

城北社区——孝德永彰城北社区镶嵌在气候宜人的水网沃野上,位于长江与淮河的入海口交汇处,早在南宋时就被称为“溱潼村”,意思是“大水浩渺”。亲族恋家的坊间情怀勾勒出浓郁淳朴的尽孝风尚。“孝”

第35集剧情

青礁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青礁村始建于北宋时期,面朝大海,背倚青山,有着千年的历史。近些年,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只留老弱妇孺留守村中,大量传统建筑也在时光和海风的侵袭中日渐破败,

第36集剧情

新村——忠贞报国新村有1700多人,其中苏武的后裔有200多人。对于村中其他姓氏的人来说,持守气节、忠贞报国的苏武也是他们耳熟能详倍加推崇的楷模。苏武牧羊的故事发生在今天的贝加尔湖一带。

第37集剧情

宝胜村——尊祖敬宗洛带镇宝胜村是一个客家文化、民俗、民风、民居保存较为完好的原生态客家村落。村里有从江西迁川的客家典型家族刘氏家族。宝胜村以“富民强村创一流,倾力打造客家新村”为奋斗目标

第38集剧情

兴贤村——学以近贤兴贤村自古就有“邹鲁渊源”的美称,朱熹在兴贤村生活了40多年,读书、讲学,留下了《朱子家训》以及众多历史典故。朱熹一生追求“圣贤气象”,他认为“圣人可学可为”,每个人只

第39集剧情

汪口村——诚信为本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丘陵地带的汪口村,因当地碧水汪汪而得名。而带两棵树苗回乡的规矩,还需从建村时说起。在建村伊始,汪口村的先祖们为荫及子孙,决定在村子对面光秃秃的向山上种满

第40集剧情

芒景村——心平气和芒景村是一个布朗族村落,在这片葱绿滴翠的自然美景之间,人们有着相似的生活节奏,追随在季节的脚步之后,遵循着自然的法则。茶水润过喉咙的温和顺滑,滋养着一颗沉稳平和的心,不

第41集剧情

高定村——和亲睦邻五百多年前,在广西三江县高定村,侗族和苗族共同生活在这里,但是高定村多山少田,土地的稀缺让两族矛盾不断,最终侗族人获得了胜利,将苗族赶出了村子。但不久之后,村民们却又诚

第42集剧情

洪坑村——重教明理元末明初,林氏先祖为避战乱客居于此,36座形态各异的明清土楼彰显着洪坑村曾经的富庶和兴旺。烟草生意的衰落,促使林仕山兴办新学堂倡导新学。祠堂前石桅杆标志着文脉的昌盛,至

第43集剧情

占里村——山林是主人是客响亮的芦笙打破了山村的宁静,生活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占里村的人们迎来了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占里村的人们每年都用这种方式缅怀祖先迁徙的艰辛,重温古老

第44集剧情

唐崖司村——一诺千金这是一场神圣而庄重的乡村悼念仪式,唐崖司村的村民们正在用土家人独特的方式来祭奠一位刚刚离世的老人,离世的老人叫陈照南,祖祖辈辈都居住在唐崖司村,他用毕生的精力守护着家

第45集剧情

松岭村——勤俭立业20世纪30年代,为了生存,松岭屯的先辈们陆续从山东临沂、日照一带来到这片白山黑水。虽然人走四方,但松岭屯先辈们骨子里的“克勤克俭”的祖训却始终随行。如今的松岭屯村民虽

第46集剧情

下才村——精忠报国下才村地处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才溪镇西南面,是才溪镇第二大行政村。“做人不必自夸张,街头巷尾有尺量”,这首客家山歌在下才村人人都会哼唱。为人厚道的下才人,把对人对事“尽心

第47集剧情

定舟村——施德累仁定舟村原名“定周”,这一名称与“周文王定天下”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古代周朝首都的附近村落,千百年来,定舟村一直深受周文化及孔子“克己复礼为仁”传统思想的熏陶和启迪,这里

第48集剧情

鱼木寨——崇文尚学鱼木寨位于湖北省利川市的大山深处,土家族向氏一门世代聚居于此,这里交通闭塞、环境恶劣,但村子却因“崇文尚学”而名声远扬。历史上,鱼木寨的学子们为了求学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第49集剧情

门头村——敬畏自然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门头村瑶寨坐落于海拔800多米、坡度不小于60度的向阳山坡处,这座村寨依托山势而建,周围山林环绕,郁郁葱葱。门头村流传着“石牌大过天”的说法。400多

第50集剧情

阳坪村——和邻睦族在重庆市东北部的云阳县阳坪村,毛家正在举办一场婚礼,乡村里的婚宴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阳坪村无论谁家办婚礼,其他村民都会赶来帮忙张罗,不分家族,不分姓氏。婚礼所用的食材

第51集剧情

西湖李家村——不忘本原西湖李氏源于甘肃的陇西李氏,是唐太宗三子李恪的后裔,再向上则可追溯到李氏先祖、道家创始人老子。老子的“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让后人有了“生于乡土,归于乡土”情怀,并传

第52集剧情

伊敏——和谐共生中国面积最大的樟子松林,一直延伸到内蒙古的草原上,伊敏河在穿越茫茫林海之后,来到这片地势平缓的大草原上,孕育出一片水草肥美的“人间天堂”。这里就是伊敏苏木,鄂温克人在草原

第53集剧情

嵩溪村——美育世代传自古以来,嵩溪村里文人画家辈出,使得村民将山水诗画之美作为世代相守的追求,而“美育”也作为家规祖训传承下来。古有徐子静,善画花鸟风物,生动传神,今有徐小丰醉心书画,授

第54集剧情

屏山村——业精于勤做事勤勉的一代代香港人,在时光的打磨中,把这个数百年前的小渔村发展成亚太地区最重要的金融、航运中心,这座被称为“东方之珠”的繁华都市,是如今全球最富裕繁荣的地区之一。位

第55集剧情

塘石村——忠义兴国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的濊水河边的塘石村,始建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一直有着从军习武的传统。即便是悠长的岁月,也没能洗刷去这个村子的锐气。在塘石村,谢氏和钟氏是人

第56集剧情

下寨村——疏财重义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四川九寨沟下寨村的殷氏族人要举行晾晒家谱的仪式。殷氏家族的历史和荣耀都被郑重地记载在族谱中,至今保存完好。恭请族谱的仪式肃静而神圣,遵循着传统,开箱

第57集剧情

赛罕托海村——珍爱家园摄制组所选的拍摄点为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赛罕托海村,汉语译为“美丽的山谷”,这个美丽的村庄位于巴音布鲁克镇东南方向65公里处,东与额勒再提乌鲁乡相连,南与德尔拜林乌拉山

第58集剧情

宝藏岩村——不忘根本和谐共生台湾宝藏岩,背靠观音山,一条新店溪从村前缓缓流过。闽南地区的先民在此建起一座被称为“宝藏岩”的寺庙,1949年后,老兵在寺庙旁开荒造屋,营造栖身立命之所。无

第59集剧情

皇城村——清白做人太行山腹地的山西省晋城市坐落着一个明清式的小村庄:皇城村。明代宣德年间,陈氏带领族人迁居于此,以煤炭起家,兼做铁锅生意,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家族,对晋城周边文化传承影响深远

第60集剧情

福田村——天地有正气每逢假日,富田村的文尚明都要在村里教孩子们学唱《正气歌》。富田村人就是用这种方式教育子孙后代,浩然之气长存天地。无论做人做事都要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富田村是民族英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