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活着

你还活着
特惠购票观影,每日限量
剧情介绍

  这是广告鬼才罗伊·安德松时隔七年之作,仿佛短篇散文集锦般的奇妙作品,每一段都充满音乐性的影像节奏与酷似郭利斯马基式的幽默。故事发生在瑞典,小人物们过着平凡的生活:有天天哭喊‘谁人了解我’的胖阿桑,有一边做爱、一边念着基金赔钱的怪阿伯,还有一组好像随时都可以解散的业余乐团…

电影剧照
你还活着剧照
电影海报
你还活着海报
幕后花絮

  拍摄花絮
  ·这部耗资4000万瑞典克朗(约合615万美元)、耗时4年拍摄完成的另类影片得到了瑞典电影界的高度评价。

  幕后制作
德松早先执导的描写现代人生活状态的电影《二楼传来的歌声》曾获2000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及瑞典国内电影最高荣誉“金羊奖”。影片以幽默的暗示、神幻般的静物和散漫的剧情带来一种对现实的抽象联想。

《你还活着》继续保持了这种风格,以幽默的电影语言,通过不幸青年男女间的爱情、父子关系的艰难维系、生命的危机以及人与人之间极度不信任等众多的悲喜剧情节,最终表达了导演的座右铭: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一个需要互相依靠的鲜活个体。 本片代表当年瑞典出征奥斯卡。
  电影里众多看似彼此毫无关联的场景其实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尽管生活在城市里,尽管周围人群熙攘,但事实上个体的人总是孤独的。这种“孤独 个体”的主题,在北欧这几年的电影里尤其突出。尽管北欧或许是世界上生活最为富足的地方,但是漫长的黑夜、寒冷的冬季、老死不相往来的邻里关系却越发凸显 人的孤独感,这或许也是存在主义哲学之所以发源于北欧的原因之一,电影中很多人不约而同的说着一句话:明天又会是另外一天。这些普通人之间简短的空话正是现实生活中日益消沉和疲惫的人们的真实写照。很多风马牛不相及的对话场景揭示了电影的另外一个主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困难的,或者说是没有可能的。
  影片是由“静止”的摄像机拍摄的,每个场景由长镜头一气呵成,拍摄过程中没有移动,也没有经过任何剪辑处理。Andersson将这种做法称之 为:一种画面不受情节支配的视觉艺术形式。那是他自己对电影的一种理解。他的画面总是能够吸引一部分观众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在那里电影能够让他们摆脱日常 的庸俗从而进入梦想世界。
  片名Du Levande(“你还活着”)或许应该有个更为确切地名字,那就是“你死了”。死亡气息从头至尾笼罩着,不仅仅只是电影中葬礼的场面,还包括酒吧里服务 员敲响的钟,以及重复着“最后一次机会”的叫喊,还有就是雾气朦胧中开来的闪着“Lethe”字眼的有轨电车(在希腊神话里,Lethe是通往彼岸世界的 河流);另一方面,电影里的角色总是如此苍白晦暗和哀伤,有如行尸走肉一般。值得称道的是电影里所有的扮演者全是业余演员,他们是Roy Andersson从饭店、咖啡馆以及车站里“搜集”过来的。这样的演员或许观众更容易人理解他们,因为从他们身上往往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电影开始的引文源自于歌德的《罗马挽歌》,对于活着的人发出的死亡感叹在电影里的意义不言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