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木兰实验小学张立:打造农村小学寄宿制办学样板

□河北日报记者 李建成

这个暑假,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木兰实验小学校长张立一直顾不上休息,他忙着到贫困学生家中走访,为的是能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的帮扶。

26年来,张立扎根农村教育事业,把一所破旧落后的农村小学建成生态花园式学校,为省内外农村小学寄宿制办学提供了成功经验,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样板。

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建设美丽校园

1995年,张立被调到围场朝阳湾镇小拨村小学任校长。当时的小拨村小学只有六名教师,七八十名学生,尽管是新建校舍,但围墙处处是豁口,校园地面凹凸不平,不但教学环境堪忧,还有不少安全隐患,家长、师生意见都很大。

贫困的山村小学,哪有钱搞建设?“没钱,就靠自己的双手!”张立带领全体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搬砖铺路,种树栽花……1998年小拨村小学被评为“承德市绿色学校”。

2001年5月18日,财政部教科文司有关人员到小拨村小学看望慰问师生。刚一进入学校,他们就被干净美丽的校园吸引,经过多次对当地教育状况的调研评估,他们决定在这里建一所高标准农村寄宿制小学,作为全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基地。

2003年,承德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在小拨村落成使用,学校更名为木兰实验小学,张立继续担任校长。

润物无声,点滴关怀呵护学生成长

学生小的只有七岁,大的也就十二三岁,都来自农村,在学校集体住宿能否适应?家长怀疑,同行质疑。作为校长的张立,脑子里也有无数个问号。经过认真思考后,张立提出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对学生实行“老师+父母+朋友”的以爱育爱式教育。

由于方法得力,学生的好习惯逐渐养成。如今,木兰实验小学餐厅里1600多个孩子有秩序地排队、打饭、吃饭,听不到嘈杂的说话声。校园树上的果子熟了,没有一个孩子去偷摘……

根据寄宿制学校特点,张立组织开发了包括智能活动、体能活动、特长活动在内的校本课程33项,为孩子个性发展提供了空间。为了营造良好读书环境,他率先进行书香校园建设,还组建了书法、绘画、舞蹈、乒乓球等社团组织。

几年来,学生在国家、省、市、县的各类比赛中获得过26次团体奖励,有556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励,486名学生获得市级奖励,327名学生获得县级奖励,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德行有范,以身作则带领教师进步

在工作中,张立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对教师尊重、关心、理解。他了解每一位老师,谁的身体不好,谁的家属有病,谁的孩子在哪儿上学,他都心中有数。

他关心教师的生活,更关心教师的成长。他先后7次安排72名教师到北京实验二小听课学习,引入养成教育、以爱育爱、双主体育人等教育方式和理念。从更新教师观念入手,组织汇报课、观摩课、评优课、教学比武等各种活动,提高了教师解读教材、备课上课的水平。他带领教师大胆创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研发了“单元四段”课堂教学新模式,并在全县小学推广,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在张立的关心指导下,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有31人成为县骨干教师,28人被评为市、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木兰实验小学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本新闻转载自:河北新闻网 | 作者:河北新闻网
点击阅读原文
更多新闻
更多明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