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为两代中国人立传

今日看片《山河故人》

  编者按:有人说,《山河故人》或是贾樟柯导演生涯的转折性作品。但在《山河故人》里,那种以不粉饰、不回避的镜头记录行进中国的个体生命的视角,依稀可见。世殊事异,聚敛在镜头下,却是霾土一般的真实。细细品看,或许别有一番感触。

  电影公映之前,贾樟柯像其他商业片导演一样,全国各地跑“路演”。和贾樟柯以往的作品一样,《山河故人》不能算商业片,但确实是故事性很强的电影,长镜头消失了,节奏加快了,情节密集了,人物立体了……电影没有沉闷感,情感力量激荡又澎湃。

  影片的三段故事里,第一段是贾樟柯影迷熟悉的套路,两个乡村男青年喜欢上了一个女人,女人在他们中间犹豫,情感难以割舍,两个男青年相互仇恨,甚至产生杀意,灯光迷离的迪厅,响起爆炸声的冰河,一封鲜红到仿佛不属于那个时代的结婚请柬……放在以往,仅这一段,就能完成一部标志性的贾樟柯电影。

  第二段故事里的贾樟柯是陌生的,因为观众看到了他也有煽情的一面。女主角涛的父亲,在去给战友过70大寿时,死在了异乡的火车站候车室里,电影给了涛一大段悲伤、哭泣的镜头;从机场接到国外回来奔丧的儿子,到带儿子哭倒在父亲灵棚前,这场哭戏不止是煽情,更像是贾樟柯的一次恣意而为。

  让这部电影立意顿生、格局开阔、情感深沉的,是第三段故事,这是贾樟柯以前从未尝试过的表现方式,他在用科幻片的元素,站在2025年,来俯视从1999到2014年间,整个中国底层以及富人阶层的肉体痛苦与精神动荡。比较可爱的是,老贾在这段故事里,刻意突出了未来感十足的通讯与安保器材。故事背景转移到澳大利亚漫天遍野的草地和漫长的海岸线,也让影片的男主角张晋生,活得像个古怪的“外星人”。

  曾经争抢涛的两个男青年,叫梁子的那位,漂泊他乡患上尘肺病之后回了山西,已经身份迥异的加油站老板涛,除了送上3万元看病的费用,与梁子再无交集,梁子的故事线,也到此戛然而止。可能在另外的一部电视剧里,这样的情爱关系会被衍变成为一个富婆老板倾尽所有拯救一个煤矿工人的“正能量”故事,但贾樟柯躲避了两个人之间的任何可能性。尽管残忍,却真实。由底层崛起的财富新群体,差不多刚好以1999年为一个时间点,新富群体以火箭速度蹿升,扩张为仅次于权贵阶层的一个半隐藏的阶层。

  张晋生是这个新富群体的一个代表。如果了解从2010年到2015年间,整个中国移民海外的人数以及他们携带的财富数字,就会明白《山河故人》为什么要塑造张晋生这个角色。一个梁子,一个张晋生,他们明明就是代表了“橄榄型社会”两端的人,一个在被遗忘的底层垂死挣扎,一个在异国他乡坐拥巨大财富却惊惶不安,一个回到故乡却被故乡彻底地抛弃,一个甚至连故乡都丢了只能活在虚空里。从1999到2014再到2025,贾樟柯先是水深火热,再是情感外露,又以深刻冷峻的视线回望剖析,他带领观众完成了一次三级跳,落脚点分别是过去、现在和未来。

  贾樟柯通过《山河故人》为中国两代人立传的用意十分明显。梁子和张晋生的故事,传记色彩已经十分鲜明。而张晋生和涛的儿子张到乐,则浓缩了移民一代的身影。对于2025年活跃在海外的移民一代,贾樟柯进行了大胆又真实的想象,对于母语的遗忘,使得他们与父亲关系剑拔弩张,来自母亲(祖国)的模糊记忆,成为内心深处敏感不可触摸的一部分。父亲尚且能在自己建造的临时“皇宫”里过上梦想中“自由皇帝”的生活,但活在阴影下的“懦弱王子”却无时不渴望通过背叛与疼痛来证实自身的存在。《山河故人》如果缺乏第三段的海外故事和张到乐这个角色,那么影片将是单层次的,有了这个元素,故事便丰富起来,当下人多数的遐思、困境、焦虑、孤独,多少都能在影片中找到对应。

  情感一直是驱动贾樟柯故事片情节的内在力量,《小武》中的贼,《任逍遥》里的少年,《三峡好人》里的韩三明,《世界》中的成太生,都在用内敛含蓄的情感去触碰观众。后来贾樟柯拍摄了数部纪录片,变得克制、冷静、旁观,乃至于产生一种误会:老贾不会拍故事片了。《山河故人》打消了这个疑虑,一旦当贾樟柯的作品变得外向、导演更愿意把感情付诸镜头,他还是能够去赢得本不属于他的观众。如果说《天注定》还有较强的社会属性和纪录片特质的话,那么到《山河故人》的时候,贾樟柯已经可以走出纪录片惯性,来拍一部正儿八经的商业故事片了——《山河故人》中扛关公大刀的少年、候车室为亡者超度的和尚,以及镜头切换技巧,这些熟悉的贾樟柯元素剔除掉后,《山河故人》会是一个更加通俗的故事片。

  影迷希望贾樟柯拍一部真正商业片的声音一直存在,在《山河故人》之后,贾樟柯证实下一部作品将是武侠片《在清朝》。就《山河故人》所呈现出来的质素看,他已经为诞生个人第一部商业大片做好了准备。

  □韩浩月(文化作家)

  【连弹】

  山河故人,大时代被时势裹挟的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暗合中国之变与不变:爱情友情,煤炭尘肺病,反腐移民,古老的民俗,香蕉人与空巢的陌生故土的生活。时间可摧毁很多东西,但也有虽会忘却却深种于心无法摧毁的东西,那把家里的钥匙,就是里尔克那土豆地里婴儿的咿语,终会回想。大银幕,难得见。

  ——朱学东(资深媒体人)

  山河应犹在,似是故人来。贾樟柯最柔软的作品,感怀沧桑世事,漂泊、乡愁,同时继续葆有绵里藏针式的对现实和底层的近逼。电影语言上成体系的完善,汾阳已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美学符号”。能做到这一步的中国导演,唯他一人。赵涛在片尾雪中这段舞,是奉俊昊《母亲》级别水准。

  ——戢二卫(制片人)

  《山河故人》的温情像是在给《天注定》的暴力“赎罪”,但我喜欢那几个暴力的场景:炸药在冰封黄河上引爆,一架突如其来的小飞机坠毁。晋生在澳洲获得买枪的自由,却慨叹找不到敌人,大骂“自由算个×”。消费自由消弭了敌我,讽刺与自嘲兼而有之,《天注定》中杀人的枪沦为《山河故人》里孤独的玩具。

  ——张晓舟(作家)

本新闻转载自:华龙网 | 作者:华龙网
点击阅读原文
更多新闻
更多电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