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作者雷米:我时常觉得《城市之光》这部片子会黄

“我想写这样一个故事,把社会秩序,包括对某种秩序的信仰落实到法律上。”《城市之光》就是这个故事。

刺猬公社 | 杨雨晨

2012年初的某天,导演徐纪周火急火燎地从北京跑到沈阳,约见《心理罪》系列作者雷米。两人刚碰面,他就直截了当地说:“老雷,我很喜欢,给我吧。”

彼时,《心理罪》最后一部《城市之光》刚刚出版,徐导借在重庆拍戏的间隙去出版社拿了本样书,看完后兴奋不已。早就想和雷米合作的他,立马起身去“堵人”。

雷米被直戳戳的一句话逗乐了,想着竟有如此“猴急”之人,问:“你喜欢它什么?”

“光这个概念。”徐纪周一边补充,一边手舞足蹈地表演起书中的某个人物。看着面前这个北方大汉略带神经质的举动,雷米也被他对作品的狂热、执着感染,心想:“好吧好吧。”双方很快敲定了合作事宜。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预告

回忆起当天的场景,雷米依旧记忆犹新。“除了作者,还有第二个人如此喜欢这部作品,这是我选择和徐纪周导演合作的出发点。”他对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说。

《城市之光》表达的是法律与秩序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上映两天,票房破亿,在年末各类贺岁电影的夹击下,这一成绩算是对创作团队的一个慰藉。毕竟从确定影视化直至最后上映,《城市之光》等了五年。

五年间,雷米时常觉得这部片子要黄。

难度最大之处在于剧本的打磨。要将26万多字的小说在120分钟左右讲完,本就是件难度不小的事;加上《心理罪》为系列小说,《城市之光》中的人物与前作间有大量的联系,这些联系对于一部独立电影来说没必要呈现,于是,需要在剧本上做较大的改动。比如方木的老搭档邰伟并未出现在这部电影中,其角色功能与另一位警察杨学武合并。

也就是说,电影在继承原著精髓的同时,还要重新塑造人物。“不像我的读者,他从第一部追起,对人物是有概念的。而电影需要从第一分钟开始塑造这个人物,因为观众不知道这个人物什么样的。”雷米说。

剧本筹备期间,雷米和徐导多次北京、沈阳来回跑。两人经常彻夜讨论,有时“抽烟抽到脑袋发木”也难以兼顾剧情和人物塑造。

“要不这样,4个案件干脆咱们拿掉1-2个?”雷米对导演建议道。

没想到导演坚决不同意。在他看来,只有将所有的案件事实陈列在观众面前,才是一个完整的影视表达,探讨才够有力。雷米有些哭笑不得:“从没听说作者主动要求删内容的,我要减少,你还不同意了。”

最终,徐纪周愣是一个案件不删地完成了剧本,还找来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总裁江志强担任制片人,之后邓超、阮经天、刘诗诗三大主演确定,电影于2016年7月开机,这件本来没谱儿的事才终于开始有了些眉目。

《城市之光》是雷米2012年创作完成的犯罪题材小说,也是《心理罪》系列的收官之作。主人公方木已经从当年那个稚嫩的大学生步入中年,面对罔顾法律、以暴制暴、冲他而来的“城市之光”,他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证据。

“我想写这样一个故事,把社会秩序,包括对某种秩序的信仰落实到法律上。”雷米如此诠释自己的创作初衷。

后来,这部小说成了预言。当初读者们觉得匪夷所思的情节,在现实中发生了。每当社会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负面新闻时,网络评论、民间声音,都会是一种戾气很重的表达。

“但真的出现以暴制暴的现象,一个社会会好吗?或者真的有人用肆意报复的方式来实现所谓的正义,这个社会会好吗?能实现公平和正义吗?不见得。我觉得法律即使不完善,即使在实施过程中会有各种问题,也需要法律。”他说。

本新闻转载自:凤凰科技 | 作者:
点击阅读原文
更多新闻
更多电影资讯